哀樂同當、休戚與共

哀樂同當、休戚與共

哀樂同當、休戚與共

羅馬書12:15
與喜樂的人要同樂,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

因一個美麗的文字誤會,讓我今年有機會作第一次遠遊!在上集的「樂韻療情」文章「我的心哪!你為何憂悶?」中,提到我一位好朋友A君,在短短23天失去了結婚17年的配偶,痛不欲生。在我們的手機通訊中,她的一句話「I truly appreciate you being here to encourage and comfort me」,使我很快便飛到德州去探望她;後來才知道她的“here”是指手機的溝通,我卻以為是“實地探望”;雖然是誤解,但錯有錯著,她感激我千里迢迢的到訪,我們也渡過兩星期的愉快相聚!

A君住在一個很大的耆老公寓社區,那裡有不同飯堂供應膳食,有不同娛樂健身設施;社區環境寬敞,小橋流水,環境幽美,讓居者悠閒恬靜的生活,我也享受了兩星期的寧靜生活,認識不少新舊朋友。

為了忘記傷心事,A君一直讓自己非常忙碌;每天早上天還未亮,她便在社區散步,跟著去健身室做群體運動,和朋友喝咖啡聊天。午飯後便run errands,出門辦事,如探望朋友、執拾丈夫遺物、重拾以前丈夫做的財務工作;晚飯後再跑步,看時事新聞,十點左右便上牀睡覺去。這是她和丈夫以前一起時的生活方式,現在她也不想有所改變。

這兩星期和她相處同住,也看到她的情緒處理。閒談時提到他們二人過去的生活點滴、分享他們旅遊的相片、或執拾丈夫的衣物時,都會睹物思人,觸景傷情,眼眶潤濕和潸然淚下;睡覺時總有丈夫在身旁,但現在卻獨守空房,心裏很不是滋味。

她看人看事比較偏激,可慰的是她對神卻沒有怨言,深信上主的安排,感激神讓她丈夫離世前沒多受痛苦,只是沒想到這麼速、那麼快神便接走他,但她答應丈夫會剛強活下去。

我有機會認識她在西人教會的好朋友,他們都在她喪夫時給予百分百的支持;他們友善健談;有幾位朋友都有嚴重病患或晚期癌症,卻能從容面對人生,樂觀與癌並存。雖然A君仍在喪夫哀痛中,她還積極關心週圍的朋友;不但時常探望他們,還送飯到他們家;十分佩服A君的愛心和同理心,實踐「非以役人、乃役於人」和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的道理。

曾參加西人教會的主日崇拜!一間很大的教堂,高聳的尖塔、寬敞的穹頂,精緻的彩色玻璃窗,及輝煌莊嚴的大禮堂,給人一種神聖而震撼的感覺。樂隊和詩班都參與敬拜,其中詩班的獻詩《I Will Make All Things New!》by Mary McDonald,最為震撼的歌詞是以「以賽亞書43:1-19」為主:「你不要害怕,因為我救贖了你;我曾提你的名召你,你是屬我的。你從水中經過,我必與你同在,你趟過江河,水必不漫過你,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。因為我是耶和華你的神,我看你為寶為尊,因我愛你。看哪,我要作一件新事,我必在曠野開道路,在沙漠開江河…這百姓是我為自己所造的,好述說我的美德。」一首很動人的詩歌,一篇很安慰的詩章,只見我的好朋友熱淚盈眶,淚乾腸斷,潸然淚下,感極而泣;我也被這歌曲感動,心得安慰。

這個旅程令我感受良多,也學到很多東西!我告訴自己來德州的目的是作個聆聽者,花時間聆聽和理解朋友的痛苦,並表達同理心,讓她感受到被理解和關懷。我學會了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,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(羅12:15)。看到A君積極面對人生,從幽谷中慢慢走出來,為她感謝父神!

文: Ruby Chan 音樂治療師

1 comment
發佈回覆給「SHARON HUANG」的留言 取消回覆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