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月不饒人

歲月不饒人

歲月不饒人

雅各書4:14-15
其實明天如何,你們還不知道。你們的生命是甚麽呢?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,出現少時就不見了。你們只當說:「主若願意,我們就可以活着,也可以做這事,或做那事。」

少時常隨父母到富有的舅父家,我總躲在洋房花園旁,羨慕地偷看表哥們在大廳開跳舞派對,期望快點長大像他們一樣享受人生。

不知不覺,自己已走完人生上半場,眨眼間已“入伍當兵” (50歲) ,“登陸彼岸” (60歲) ,還邁向“七喜汽水” <註1> (70歲) 進發到“七起八落” (70-80歲) 的境界;身份也由「半百徐娘」榮昇「老婦」稱號 <註2> ,聽進耳裡,很不是味道。個人心境和年齡數字互不相稱,總不覺得自己是“登陸大嬸”,還自覺仍有青年人的心境。(註1:「七喜」7-Up是百事可樂的檸檬汽水品牌;註2:「老婦」為香港傳媒對60歲或以上常用殘酷用詞。)

「我們一生的年日是70歲,若是強壯可到80歲。」(詩90:10)在這個年代,人的壽命愈來愈長,100歲人瑞已不是新聞,美國有107歲理髮師還在全時間工作,創下世界健力士紀錄!

有人退休後很活躍,生活精彩;有人退休後百病叢生,身心靈急速下降。曾期望退休後有很多「退、休」時間,但是事與願違。剛退休時很迷茫,不懂如何安排時間。無所事事時便覺周身病痛,以前工作時有病看醫生,他找不到病因便說是“Stress”(壓力);年紀大了有痛見醫生,找不到病因醫生則說是“Aging”(老化)。想不到“Aging”就成為衰老的標記或推卸責任的藉口。

退休前曾詢問「過來人」該如何面對退休,有兩個說法:一說要有時間表,過自律的生活;另一說是自由發揮,以前上班有工作規律框子,退休後沒有了框架,可以自由發揮。我選擇了後者,以藝術家本色,我行我素,無拘無束,常玩「即興」,結果有很失落迷惘的挫敗感。

曾訪問嘉年團長者對「老」的看法,有位88歲的長者說:『 這是心態問題,若口邊常掛着「我老了」,不自覺走路會彎腰哈背,做成老態龍鍾的感覺』;有位77歲的說:『 要常保持年輕化,常與青年人一起,心境會年輕些』;有 位85歲的因常參加讚美操,以前體弱多病,現在精神奕奕,容光煥發;有位80歲的說:『 不覺得自己老,只是快樂過每一天,明白思慮不能使壽數多加一刻的道理。』聽君一席話,心裡很受激勵!看到不少長者勵志故事;有一位70歲女士自62歲起才學芭蕾舞,竟可練成「一字馬」動作,她說:「追夢從不怕太遲」;有一位81歲男士被診斷有老人痴呆症後,決定進入大學唸政治學和殘疾研究,希望藉著教育、學習和思考,減緩疾病惡化。

有人說:老化的日子,不是「等死」的日子,是奇妙的日子(Wonder Years),等待我們發掘下半場的奇妙寶藏。「活躍」(Keep Active)是人生下半場很重要的一個字,多動腦筋,活動身體和活潑靈性,才可以過「積極活躍的下半場」。「求祢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,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。」(詩90:12)

有說「追夢不怕遲」,我也有很多「冰封了的夢」,希望有毅力、有健康去實踐,可以變成「冰封不了的夢」。我選擇中庸之道,有規律、也有即興的時間表,除了在教會事奉,也參加義工行列,如教耆老英文班,到老人院做音樂活動等。閒時做運動,有個人獨處或寫作;也喜歡即興拿照相機馳車到處獵影。若天時、地利、人和配合,更會出外旅遊,做短宣,開開眼界。因「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,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。」(詩65:11)祈求人生下半場的日子能活得健康、活得燦爛、活得精彩,做個快樂活躍的金齡者。

文: Ruby Chan 音樂治療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