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卡情-心意與心思

送卡情-心意與心思

送卡情-心意與心思

雅各書2:16
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、平平安安的去罷、願你們穿得暖喫得飽.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、這有甚麼益處呢。

每一年都會有機會收到不同的卡,聖誕卡、謝卡、父親節卡、賀卡、慰問卡、生日卡、邀請卡⋯應有盡有。其中有兩張卡給我最深的印象,也給我最大的幫助。

記得那年(2010年)的下半年是我面臨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候,可以說是「屋漏兼逢連夜雨」,不幸與不順的事接二連三臨到我的身上。同時,我仍要應付早已安排好的繁重工作,在極困難的情況下應付着極繁重的工作,真是心力交瘁,難上加難。記得當時是否真的可以應付,自己一點信心也沒有。回到香港,在一個聚會講道後相約了一班好朋友把杯(不是把酒)談心,事無不談,談無不盡,言談間也把自己的苦況傾訴了一番,以致心中的抑鬱減輕了不少。能有如此良朋可以傾心吐意,實屬快事。

事隔一天,應邀到教會主日講道,講道前遇上昨晚其中一位朋友,他微笑地送上一張卡(我憑「手感」知道是卡)我並沒有在意,收過後便坐養神,以備講道。崇拜後,回到家中打開信封,看見卡中有字外,還有一些現金。我不明用意,讀一讀卡中的字,內容主要是得知我和太太最近身心極之疲憊,希望我倆可以多休息多放鬆,卡中附上一些現金,意思是供我與太太出外旅遊之用。讀罷卡中字句,心中為對方的心意而深受感動,但實在也有點意外,於是馬上致電對方,表示心意我接受,但現金則不用了。他邊笑邊說:「一點心意,一點心意」,誠情難卻,只好欣然接受。

不久,我便與太太去了三日短的旅行,身心實在得到了所需的休息,甚至因而出現「身曠體胖」的效果。這張卡自回到加拿大後,一直放在我的書架上,因為這是一張「心意」卡。

又有一次我在八月為機構的需要寫了一封分享信,與支持機構的信徒分享今年的需要。由於在七月時發現所需的奉獻比去年少了數萬元(我服侍的機構是一所非牟利慈善機構,沒有人注資,也沒有基金會支持,少便是少,不足便是不足)。信發出後,在短短兩個月內,不單達到且超出所需,發現機構真的有不少知心人,不少支持者。

大部份的支持者都會用附上的回郵信封寄回奉獻。但有一封的奉獻使我由心中發出會心微笑。收到的一張鼓勵卡,內中除奉獻支票外,另外仍有一張卡,一張油站加油卡,面額不大,但很有意思,在卡內寫上「加油」兩個字,我拿着卡看了很久,笑了很久,真是甜在心中,有意思!

隨手寫一張支票放入附上的回郵信封寄回,真是舉手之勞,但可以加上這樣的心思,我可以肯定寄的人是想過才做,不是隨手而作,而是用心而為。如此心思,怎可能不使我心動,這是一件美事,實在很美!這是一張「心思」卡!

想起《雅各書》2章15 -16節中的一段話:「若是弟兄或姐妹,赤身露體,又缺了日用的飲食,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,「平平安安地回去吧,願你們穿得暖喫得飽」,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,這有什麼益處呢?真是很有意思。單單知道別人的需要,甚至明白別人的需要,但若不盡一己之所能,給予所能給的幫助,這豈不是有點空洞,有點不足?

幫助別人也不單是幫助,更重要是幫助背後的心意與心思。勉強與樂意有天淵之別,例行公事與刻意用心也有完全不同的果效。人做事是要由心而發,有心意的事必會達到受者的心,有心思的事也會觸動受者的情。

人世間所缺乏的,人際間所需要的,豈不就是多一份心意,多一點心思;這些心意與心思如同黑夜的星星,使人生中可以星光燦爛,伴我們在黑夜中繼續前行。我有黑夜般的經歷,但有這些「心意」星,「心思」星常伴左右,我不單不懼前路,更加會暖在心頭。我們要珍惜這些「心意」與「心思」,也要努力對別人多花「心意」,多用「心思」。如此,不單別人的生活會更好,自己的生命也會更美。

~反思~
做一般人會做的事不難,
能為別人多走一理路,
多加一份心意,
多花一點心思這才是難能可貴。

文: 徐武豪博士 [摘自著作「豪筆留情」] 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