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拔情 — 機會

提拔情—機會

提拔情—機會

哥林多前書16章15-18節
弟兄們,你們曉得司提法那一家,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,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。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,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。…這樣的人,你們務要敬重。

記得自己第一次講道是在1986年左右,那是我在神學院進修的第三年。教會見我快畢業了,給我安排在主日有講道的機會。第一次講道可以說既興奮,又緊張。雖不致徹夜不眠,但也真的是盡心乾竭力。記得當時我很欣賞唐崇榮牧師的講道,他不僅講說,並且時會在白板上畫圖,又會在白板上寫字。我當時決定要求仿傚他,要求教會給我準備一塊白板(教會一向在崇拜時不會如此,那次真的是遷就我的要求而破例)。我邊講邊寫,真是有聲有色,但事後聽眾的反應一般,一些人認為我講道不像講道,講座不像講座;不是有聲有色,而是不倫不類。自己灰心了好一陣子,以為自己事奉的前途便毁於一旦。

不久,教會再給我機會,並作出真誠的勸告;我也痛改前非,不再模仿,也不再賣弄技巧,踏踏實實地講。自己畢業後到一間教會牧會,不久,主任牧師要求我每月講道一次,我有點受寵若驚。我心知肚明,講道方面自己肯定是「有限公司」。主任牧師告訴我,講道對一個傳道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,要講得好,不單要有基本的訓練,也要有足夠的操練,才可以熟能生巧,若不給我機會,我又怎會「熟」,又何來「巧」。

在這一段操練的日子中,不斷有牧者介紹推薦我到不同的教會與聚會中分享,我有了第一次的佈道會,第一次的退修會,第一次的宣教年會……次數漸漸增多,種類也應有盡有。我在這些聚會中學習了不少,操練了不少。回想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的學習中,自己想起很多人的樣貌,記起他們對我的恩情 — 提拔的恩情。這些人我終生難忘,也終生不忘。他們推薦我的勇氣,他們肯定我的說話,使我不灰心,使我學會了自重。

在我學習的過程中,他們看見的不是我的「所是(how I am)」,而是我的「所能是(how I could be)」。這是一種信心的投射,一種真情的投資。今天,自己有了一點點經驗,多了一點點關係,也明白要知恩圖報,雖不能直接報在施恩與我的人身上,但卻可以仿傚(這次仿做是對的)那些對我有恩的人,提拔那些有需要的人,給他們機會,給他們肯定。

偉大的保羅的偉大不但在於他的成就,更由於他的心胸;他對其他人的提拔,在他的書信中表露無違。單單在《哥林多前書》他便推介提拔了好幾位。「若是提摩太來到,你們要留心,叫他在你們那裡無所懼怕;因為他勞力作主的工,像我一樣。」(16章10節)「弟兄們,你們曉得司提反一家,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,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。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,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。司提反和福徒拿都,並亞該古,到我這裡來,我很喜歡。因為你們待我有不及之處,他們補上了。他們叫我和你們心裡都快活。這樣的人,你們務要敬重。」(16章15-18節)人之偉大不在於自己的偉大,乃在於曾否使人偉大。

不少人對我有提拔之情,使我有機會學習、操練、成長。這些人中有些已不在了,有些已移居到別處少有碰面,但此情不會忘,此情也不要停。我喜歡,也定意要花時間與年輕人一起,與初開始參與教會事工的人接觸,我不敢以自己為長輩,但會努力成為他們的朋友,給他們肯定,安排機會給他們。自己明白冤冤相報何時了,但提拔之情不可停。我沒有忘記自己昔日所受的提拔情,所有的機會,今天自己也會盡我所能,陪有需要的人走一段路,以致日後他們又可以陪更多的人,走更多的路。如此的世界相信會更好,如此的人生必定會更美。

反思~
在商界上,
人的投資會注重回報;
在人生中,人的價值是在於分享。
獨自坐享其成不會使人更心安,
能與人共享其成,會使人心曠神怡,
生命增值。

文: 徐武豪博士 (摘自著作「豪筆留情」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