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認錯就沒有寬恕

沒有認錯就沒有寬恕
柏林大屠殺紀念館
沒有認錯就沒有寬恕
柏林大屠殺紀念館

約壹1:8-9
我們若說自己無罪,便是自欺,真理不在我們心裏了。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。

最近筆者與太太到歐洲德法旅行了兩星期。我喜歡歷史, 所以到達一個城市, 總會往那城的古舊區域去逛逛, 而一般而言, 這些區域亦是最多遊客的城市。 大概多數遊客跟我一樣, 喜歡古舊建築或文物多於現代市的城區建築。

在德國一些舊區城鎮, 偶爾會見到舖磚行人道一些角落有一兩個金色銅磚, 是用來記念一些二戰時在那角落被納粹德軍殺害的人, 特別是猶太人。當然, 目的不是為炫耀, 而是為懺悔。

納粹德國曾在二戰期間造成濤天罪行, 令歐洲以至非洲多國生靈塗炭, 其中以屠殺六百萬猶太人尤為令人髮指。戰後的德國, 深知道若不徹底面對過去錯誤, 就不能真正重新站立起來。因此德國在戰後就建立了反省戰爭罪行的系統機制, 令國家可逐漸走向正常化。用系統或機制等字眼, 是因為德國人跟古羅馬人一樣, 甚麼都很講求系統、機制、效率。以踢足球為例, 眾所周知, 「南美波」講求靈活多變, 「德國波」就講求效率戰略, 如同機械式兵團; 前者當然的腳法技術更為好看, 但後者就往往更易取勝。

我們可以認為德國的反省是出於「效率」的考慮, 是片面性的, 是機制性的, 而非出於真心(真心與否, 屬乎主觀因素, 難以評議, 其中有若干的真心成份, 也應是有的), 但至少他們表面上嘗試表達出他們真誠地懺悔自身的侵略罪行, 承認二戰中的民族責任, 而不僅是把責任推給希特拉及昔日的納粹政府。德國人確然向世人認錯, 跟戰後一些拒絕認錯的侵略國, 不可相提並論。

舉個例子, 德國柏林市中心就建有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戰爭與暴政犧牲者紀念館」, 最初原名為新崗哨(Neue Wache, 此館自建立至今已幾易其名), 揭示德國對戰爭反思反省的心路歷程。正因德國人如此願意承擔過錯的態度, 他們相對而言, 較能獲得世人的寬恕與接納。至於那些不願也不肯承認過失的國家, 就永遠走不出歷史陰影, 永遠卸不下歷史包袱, 也永遠不能昂首向前。

歷史, 不應被淡忘; 罪行, 不應被塵封; 教訓, 也不應被刪抹。人, 應面對過錯, 勇於承認過錯, 才可真正展開新的一頁。這讓筆者聯想起基督教信仰, 這信仰講求的, 也正是認罪與反思。不認罪, 不反思, 就不能得到上帝的寬恕。「我們若在光明中行,如同神在光明中,就彼此相交,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。我們若說自己無罪,便是自欺,真理不在我們心裏了。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。」(約壹1:7-9)

文: 禤浩榮牧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