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神的神蹟?

沒有神的神蹟?

沒有神的神蹟?

詩篇 19:1
諸天述說神的榮耀,穹蒼傳揚他的手段。

1981年出版的一本生物學著作中,有以下對生命起源的一個推測:幾億年前,來自外太空的生命(可能由於正瀕臨絕種的緣故),把一些單細胞生物(如真菌之類)輸送到地球上。結果單細胞生物“忽然”出現在地球上,從此經過漫長的進化,衍生出現今千變萬化的生物世界與及人類…

大家不要以為上述是某本科幻小說的內容,提出這個理論的並非一個匿名作家,而是鼎鼎大名的諾貝爾得獎主,參與發現遺傳基因 (DNA) 的現代生物學鼻祖 Francis Crick。身為生物學界的“大哥大”,Crick把外星人加插入自己的理論中其實是有苦衷的 — 進化論學者一直無法解開生命來源之迷,要在實驗室內製造蛋白質,基因等生命的基本元素已是非常困難,若要這些元素自然地組合成有生命的精密細胞,就更加不可思議。科學家 Fred Hoyle 曾作比喻,指生命只是巧合拼出來的機會,好像颱風捲過一個廢堆後砌成了一架747珍寶客機一樣的渺茫!連 Crick 自己也承認:「生命的起始需要這麼多環境因素的配合,差不多可以說是一個神績的出現」,可惜他的思想傾向無神主義,寧願發明一些外星生物來解釋這個「神蹟」。

聖經羅馬書指出:「自從造天地以來,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,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,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」 (1:20) 。從井井有條的大自然定律,到變化萬千的山河雲彩,世人 – 包括中國人 – 自遠古開始就已經相信冥冥中有主宰。原來神一直透過祂偉大及奇妙的創造來向我們揮手、呼喚,而人類對超自然界的嚮往,似乎亦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。雖然現代新儒家學者把中國古人祭天說成一種報本反始,崇德報功之情,並不存在有神的觀念,但古書中的「予畏上帝,不敢不正」,又或者「天監在下,有命既集],都似乎指向一個有“情”的天。就連《辭源》也對天有以下的解釋:「古人認為天是有意志的神,是萬物的主宰」。時至今日,現代人時常說的「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」,又或者廣東人的「天會收你!」,皆證明中國人或多或少都相信,萬物背後存在一個有感情,有道德要求的主宰。

十九世紀歐洲盛行唯物主義,人以「落後」,「不理性」來形容人類這種敬天的原始本能,提出宇宙不過是一個龐大無情的物質。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 (Georg Hegel) 就曾以「上帝已死」來形容當時的社會風氣。進入20世紀,當現代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進一步觀察到宇宙奇妙的設計時,卻再難否定有創造者的可能性。他們發現整個宇宙及其規律都需要經過巧妙的設計,才可以維持地球上有生命存在;就是最微小的偏差,地球都會變成另一個金星或木星。正因如此,以進化論這種生物學理論來解釋生命起源已不再普遍,取而代之的是更多關於創造及設計,更概全的研究。著名天文學家 Robert Jastrow 雖然對信仰抱有疑問,但卻對自己身邊同僚紛紛傾向相信宇宙背後有主宰的趨勢,有極大感觸:「一群科學家爬過了無數疑問的山頭,克服了知識的障礙,終於到達了智慧的頂峰 – 卻發現一群神學家早已在那裡等候他們多時了。」

閣下是否也曾嘗試解釋落日的美麗,螞蟻的奇妙和蝴蝶的優美?其實最簡單,最直接亦是最正確的答案 – 大自然反映造物主的存在。要明白這個宇宙間的啟示,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大學學位,亦未必是高深的理論和方程式;最要緊的,卻是一可能超越自我知識限制的心,和一個願意去接受有神存在這個可能性的態度。

文: 唐子明博士,加拿大西三一大學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,摘自其著作《白話基督教》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