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,合作合一

疫情下,合作合一

疫情下,合作合一

鑰句: 合一不是一致,而是可以和而不同。合一的重點不是「一」(一致),而是「合」,即是融合。

 

你相信嗎?人在疫情時,我們的行為會受疫情影響。

 

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的Mark Schaller 心理學教授做過兩個實驗。第一個:他問一班學生是否願意更改學校裡的評分制度,叫他們放一個硬幣入一個寫上「同意」或「不同意」的透明瓶子裡投票。結果是,那些對疾病很敏感的學生會傾向跟隨其他人的意願,特別留意瓶子內硬幣的多寡,投向比較多硬幣的瓶子裡。那些對疾病相對不敏感的人,不會這樣做。

 

第二個實驗是這樣:他詢問了一班實驗參加者有關心目中喜歡的人物。一班較擔心患病的實驗參加者竟然會選擇比較保守或傳統的人物,而拒絕太多創意和藝術感的人物。這說明那些人寧願隨波逐流,也不想與別不同,寧願穩穩陣陣,也不想標奇立異。相反,那些不敏感疾病的學生,會相對是有創意,願意改變。

 

我想到,當人在如此巨大危機下,人會變得更分化。世界上,人在價值觀、政見、種族、方法上,都很分化。

 

你們聽過在電腦界有東西叫演算法嗎?演算法大意是電腦會就著我們在網絡上的行為和習慣,去推算我們的喜好,之後商人會銷售和宣傳相關的東西。當他們得我們更多資料,就更掌握我們的喜好。因此在社交平台上,我們愈來愈容易看見跟我們政見和喜好的人和事。不過,我們的生命變得愈被動,是電腦和程式就我們應該看什麼,讀什麼。

 

第二,當我們開始看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一直擁抱的事,我們就變得愈是極端,愈不能聽到另類的聲音,另類的意見,我們的世界愈是狹隘。

 

信徒們都想過一個字叫「合一」。我們都知道合一不是一致,而是可以和而不同。合一的重點不是「一」(一致),而是「合」,即是融合。

 

合一,是我們學習站在別人的位置去思考,了解別人的感受。這裡,我們有兩方面去努力:

 

  1. 我們要學習站在別人的位置去思考,明白別人感受。例如思想:對方為何會這樣想,為何會這樣做,背後有什麼初衷呢?
  2. 我們要帶著 benefit of doubt。不要太快假設他人「一定會是這樣」、「他就是這種人」、「他一定會對件事有這反應」等。不要讓自己變得固執。

 

分化,不會成就大事;只有合作和合一,才能雙贏,面對危難。

 

文:伍詠光 (香港心理及家庭治療師, 前突破輔導中心主任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