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情–雜草

絕情–雜草

絕情–雜草

羅馬書12:9b
惡要厭惡,善要親近。

我家的房子有前園,有後園,只是自己一向對花草不感興趣,更不是園藝高手。還記得多年前搬進去時才發現後園雜草叢生,不堪入目。在一月看屋時,由於有厚雪蓋地,因此看見的是漂亮的白雪,看不見白雪底下的雜草。入伙後只好聘請專家處理雜草,終於可以見到一個「正常」的草地。

第二年暑假,由於忙的緣故,我無暇照顧草地。一天發現後園又恢復到當年的境況,再一次不堪入目。自己用的方法是「眼不見為凈」,不多看後園。但我不見人見,我以為人不以為意。當太太說了一句「為什麼我們的後園好像一個森林!」自己便知大事不妙,要動工了!

第一次動工,是用「快刀斬亂麻」的方法,剪草機一推,把森林夷為平地,不難!完工後自己還向太太邀功一番!數星期後,後園「奇跡」地「故態復萌」,森林又再出現。「奇跡」是因為自己以為自己已處理了,實際上是自己被欺騙了,是被自己的懶惰欺騙了。我想起一句話「野草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」,原來野草是不能剪,是要認真地對付的,是要「斬草除根」的。這工程可大,不單雜草要連根拔起,原來還要悉心照顧好草。朋友知道我的困境,提醒我若地裡的草好,雜草便不會生(這也是我第一次聽的),不好好照顧好草,雜草便會有機可乘。因此,要除雜草,愛好草,這才可以使草地的正常狀態得以維持下去,森林才不會故態復萌。

自己一邊苦幹,一邊思考這個很有意思的道理。除雜草,心要狠,手要絕,不留一點根,免得它「春風吹又生」。除雜草外,又要澆水施肥,讓好草茁壯,如此,雜草便無機可乘,無位可長,我的後園也可以成為「美觀」而非「奇景」。

在過程中,自己體會到人間是要有情,但用情要對。對一些事要長情,對一些事要絕情。正如《羅馬書》12章9節中所說:「惡要厭惡,善要親近」,又如《以弗所書》4章27節中的提醒:「不可給魔鬼留地步」。情如刀,加以善用,人生美好;胡亂操刀,害人無數。

對雜草要「絕」,不留餘「根」,不給它任何機會。人知道自己的死穴,也明白自己的弱點,但自己要逃避,也需要別人提醒,以免一時不慎,甚至泥足深陷,成為笑柄。野草不難分辨,人不可能把野草當好草,因此,不要明知故犯。自己以前以為年輕人才會有試探,年輕人才會多犯罪,現在明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試探,不同的人會犯不同的罪。試探人的撒旦是會「逐個擊破」,「投其所好」。因此,人不可以掉以輕心,對「惡」要「心狠手辣」,對罪要「絕不留情」。

對好草要多加愛護,讓它可以又密又綠,以至雜草無機可乘,無地可生。記得教會的一位弟兄多年前送我一句話「忙於事奉,無暇犯罪」。意思是忙於為神做事,沒有時間給魔鬼利用。這話也有它一定的道理。我相信人種的是什麼,收的也是什麼(《加拉太書》6章7節),奇怪的是雜草不用種也會生長,但好草要悉心照顧才會茁壯。人的生命原來便是如此,那罪性,那劣根早已深深藏在人的生命中,一有機會便會生長,要治惡便要以善勝惡,以優替劣。

草地這道理也適用於人生。我們的家庭、朋友、習慣、夫妻、嗜好,都要明白「以善勝惡」,「親善棄惡」之理。人要有情,用情有時,絕情有時,不可好壞不分,善惡不辨,否則便會「雜草叢生,不堪入目」。

反思~
人出問題往往是因為該愛不愛,
不該愛而愛,這不是錯愛,
違是愛錯。人不單要用情專一,
也要用情正確。

文: 徐武豪博士 (摘自著作「豪筆留情」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