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育情:恩師

培育情:恩師

培育情:恩師

哥林多前書15:10上
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 神的恩纔成的。並且他所賜我的恩,不是徒然的。

記得很久前看過一篇短文,題目是《圍欄上的小龜》(Turtle on the fence)。文中提及,在一間大公司的總裁房間裏,有一幅畫放在總裁座位的背後,畫中有一隻在圍欄上的小龜,畫工並不特別,色彩也不特別鮮艷。一次總裁的朋友到訪,望見這畫,感到有點詫異,問他為何放一幅毫不名貴、也不起眼的畫在如此重要的位置,明顯是有點不相稱。總裁告訴這位朋友,這幅畫的作用,是要提醒他自己,他之所以今天能坐在總裁的位置,是因為有人把他放在那裏。正如小龜,若不是有人把牠放在圍欄上,它是爬不上去的。他表示他要珍惜別人對他的提拔、栽培,不能忘記別人的恩惠。很有意思的一幅畫,很有意思的回應。相信,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。

自己回想過去,在我一生中遇見不少人對我有恩,對我的生命有影響的人也不少,其中一位便是我的恩師李鈞森(Sam)。以他的性格,絕不會容許我稱他為恩師,但事實是事實,有恩便有恩,為師便為師,不能以真當假,以有為無。

還記得第一次去教會,是1974年10月。當我在星期五晚上踏進教會的副堂,由於天已黑,時間尚早,教會副堂的燈尚未開,四周一片漆黑。正在徬徨之際,一個小個子男人由一個角落快步走向我,雙手伸開,口中大聲説:「歡迎你來教會!」我真是被他嚇了一跳。最後,他居然還熱情地把我抱在懷中。我比他高一點,有點奇怪的感覺,但這一抱,便開始了我們這難忘的交往,也改變了我的一生。

我在1975年信主,但我的劣性和我的陋習沒有馬上完全改變,他不單關心我,更關心到一個地步,讓我搬至他住的地方,成為他的同屋住客。他陪我讀經,教我查經,帶我禱告,為我代禱。我的反叛,我的軟弱,常令他搖頭嘆息。有時候,當他知道我的頑梗時,他只會走到我面前看着我,沒有說什麼便慢慢走開,我明白他的難受,但我卻又不管他的感受。沒有這種的無私關心,沒有這種的恆久忍耐,相信不單他早已放棄了我,連我自己也早已放棄了自己。知道有人對我有期望,知道有人對我不失望,我便慢慢學習自重,嘗試更新。

由於我大學畢業後便搬到別的地方去住,也因此換了教會,與Sam沒有見面的機會。數年前,到北京重遇一位林弟兄(Nelson),他向我提及Sam,他問我有沒有見他,我說沒有。他說,我應該去找Sam,我說:「好!」之後,我便真的聯絡上了Sam。Sam 搬了家,換了教會。有一天,我請了半天假,到Sam住的小鎮探望他。坐在Sam的客廳中,感慨萬分,看他沒有太大的改變,還是那麼「真」,又認真又真誠,我再次感受到他30年前的擁抱。我告訴Sam我自己的近況,他為我高興。我謝謝他對我的栽培,他謙虛地不肯接受。我明白他的為人,他便是這樣,肯為人高興,但不肯接受別人的讚賞。(他知我寫這篇文章,肯定大發雷霆!)

這幾年來,Sam應允我,他們倆夫妻會為我守望代禱,他說得出,做得到。之後,Sam常以電郵問我近況,以便可以更適切地紀念我,數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為我禱告記念。人有此良師益友,夫復何求。我想起《哥林多前書》中的一句話:「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神的恩才成的。」(15章10節上)

Sam是神給我的一個很大的恩典,人與人相遇不難,人能在別人的生命中有貢獻,難!當我們的朋友想起我們的時候,心中有感恩嗎?我們與人相交是為獲取什麼?還是願意付出什麼呢?人生寶貴的不是自己可以如何成功,更成功的是自己有否幫助別人成功。

我們身邊有很多小龜,請嘗試伸出我們的手,把牠們一一放在圍欄上。我房中沒有這幅畫,但我心中有,心中的畫有一點不同,便是有一隻手放在小龜的身上,這隻手代表着神,也代表着每一位在我生命中願意付出的人,其中一位便是Sam。Sam,衷心地感激,我的恩師!

~反思~
人要培育別人,
也要接受別人的培育。
我在培育誰?誰在培育我?

文: 徐武豪博士 [摘自著作「豪筆留情」] 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