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光之下,尋求突破「虛空人生」的出路

在日光之下,尋求突破「虛空人生」的出路

在日光之下,尋求突破「虛空人生」的出路

傳道書1:9
已有的事,後必再有;已行的事,後必再行。日光之下,並無新事。

作者所羅門在傳1:3-11「虛空人生」的見解聽起來可能頗令人沮喪,這會使到我們看人生簡直是毫無生氣、平淡無味。難道一個人有學問、有智慧是不好的嗎?非也。難道一個人富有,是有罪的嗎?非也。難道一個人有享受機會是不好的事?非也。有人說:世人追求的一切(包括以上所提及的財富、名利、地位、學識、享受等)都只不過是海水,是喝得越多,便越口渴的。也許人生就是這樣,其實並不是這樣;還有更多信徒之信仰經歷,可供我們稍稍停下來思想的。

各位朋友,今日我們面對人生的追求時,我們會以甚麼態度來面對呢?所羅門的視野離不開日光所及的範圍,他注視日光之下,追求地上的事,只不過是毫無意義的及討厭的生活方式。如果你生活的視野也只維持在日光之下,這只是一個無止境的,令人厭煩的循環。『日光之下並無新事』(傳1:9)。

我曾看到一篇見證,這見證令我在突破人生虛空的歷程上有很大激勵。前任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陳思堂醫生在他見證中,表達了對生命的執着熱誠。他在大學讀醫時代與永恆的主相遇,以後他一直在問:我該怎樣做個榮神益人的基督徒呢?怎樣落實上帝在我一生的計劃呢?怎樣活得更有價值和意義呢?

一邊問一邊也沒有閒着,學術上取得了好幾個院士資格,專業上達到了榮譽顧問的水平,事業上由1988年開始私人執業已建立了相當的江湖地位。做個好醫生?當然,他還利用假期作義工,到一些貧困落後的地方提供醫療服務。

終極關懷,是在有限的人生裏,教人得着永活的信心和盼望。生命自有其絕對的主權,而醫生亦自有其方法及醫學常識,但他卻無法跨越人的限制,陳思堂告訴我們:「他試過花好長時間為病人割除了腦瘤,多麼高難度的手術也成功了,但病人出院沒幾個月便在街上給車撞死了。他也試過費盡心機為病人解決了腦的問題,偏偏病人卻因心臟病離開世界。」

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無常和荒謬,陳思堂坦言對生死早已看得很豁達:「人生在世不過是客旅,身體比靈魂更短暫,所以覺得病人的心靈健康更重要,有的病或許只是在拖,能夠幫助他與家人關係復和,去得安樂,也是一種醫治。相反有的就算治好了身體卻醫不好靈魂,內心仍擺脫不了死亡陰影及人生的焦慮;所有檢查都證明病人是沒事的,但病人卻時刻以為自己未康復,結果活得不開心,這也仍算是缺憾。」

以一個永恆的角度來看今生,他是隨時準備走更遠的路。在轉業的取捨之間,有人勸他何必浪費做醫生的專業?在大後方捐錢也是一樣的貢獻呀。但看到身邊同儕竟會在精壯之年撒手塵寰,不禁反省問自己賺再多的錢又有何意義呢?人世間自有比金錢更貴重的東西。可是今天仍有許多人把賺錢作為人生最終極的目標,有些人追求知識,還有其他人追求權勢和名利。他們辛勞地工作,想要透過世俗的事物,去填滿他們的願望。所以,今日有這麼多的人只是單追求眼前的需要及今生的享樂與滿足,沒有理會到將來與永恆的事情,也沒有去尋求人生的意義。這其實就是傳道者論點的中心 ─ 將目光從自我投轉到神(基督)身上。那麼我們短如雲霧的生命(雅4:14),就有了新的意義(新造的人,林後5:17)。

各位朋友,現今我們在追求這些東西時,我們有倦意嗎?請我們現在稍為聽一聽主耶穌這番話,祂說:「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;人若喝我所賜的水,就永遠不渴,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」神在每一個人內裏放下了一個渴求的心,這種渴求,唯有我們的主才能滿足,只有那活水 ─ 耶穌基督才能叫人不再渴。

《傳道書》作者所羅門願意我們認識到現世萬事皆虛的客觀情形,並促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人生的虛幻與缺陷之後,在世俗以外去追求人生真實的意義;像他一樣,進而以熱切的心情期待一個更幸福美好的人生。所羅門的觀察和經歷,表明世俗的追求和享樂,無法滿足人的內心渴望,也無法提供真正的意義和目的。他的結論並不是要否定一切,而是要提醒人們關注更重要的事情,如敬畏上帝、遵守祂的誡命、追求正義和善良。他認為真正的智慧和滿足,來自於與上帝的關係和在祂的指引下生活,這才是突破「虛空人生」的出路!

文: 節錄自“活在當下的使命人生”,作者:雷振華牧師 (向高處行宣教新里程360事工平台創辦人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